一、原因分析:
某礦開采的石灰石中含有大量細粒和碎料,約占20%~30%,并含有少量粘土。石灰石破碎機的進料輥分為主動輥和從動輥。兩個滾筒之間的間隙為15mm,沒有篩分作用。一些細料和土壤都進入了破碎機,導致過度破碎,增加了破碎機的負荷。此外,卸料篦條之間的間隙太小,太多的細料和粘土容易堵塞出口篦條接縫通道,從而制約了破碎機的臺架生產。
破碎機的每個進料輥重9.4噸,但只能使用表面上的一些小突起。金屬的利用率低。磨損后需要在線堆焊,這既昂貴又耗時。由于凸面磨損,給料能力大大降低,格外是當細碎料和粘土含量較高時,大量物料容易堆積在輥子上,導致超負荷停機,甚至設備故障,增加了臨時停機率和維護,嚴重影響正常生產。此外,進料輥落料點向后,容易造成破碎室內物料流動不良。不穩定的進給增加了轉子的負荷和錘頭的磨損,這也是制約臺灣生產的主要因素。
二、優化措施:
1、在不影響生料磨機運行的情況下,調整卸料格柵的間隙。較小長度應以調節螺桿的長度為準,較大長度不得超過成品礫石尺寸的1/7。增加卸料量,提高石灰石破碎機的生產能力。
2、采用成熟的預篩分滾筒進料技術,對細料和土壤進行提前篩分,突出錘擊破碎大料的優勢,減少過度破碎,減少轉子破碎物料的無用功,提高破碎系統的產量,減少粘結和易損件的消耗。具體方案如下:
?。?)板式給料機下料蓋的改造。送料輥升起后,落料蓋僅起密封和導料作用,未再承受碎石沖擊,磨損較小,其余保持不變。
?。?)拆下原破碎機的兩個進料輥和支撐件,拆下原上殼和破碎板。
?。?)設計并增加了新破碎機的空腔結構(上殼體)和破碎板,以改變物料的落點位置。
?。?)考慮到綜合平衡中的兩級沖擊和磨損,在板式給料機和石灰石破碎機之間安裝了一個新的預篩分輥給料機(與破碎機分離)。板式給料機輸送的物料先由輥道給料機進行篩分,細碎的物料篩分后直接進入成品皮帶,不要進入破碎腔,以免物料過度破碎;當輥上的大顆粒進入破碎機的破碎區域時,破碎機的效率將提高,轉子和易損件的金屬利用率將提高,易損件的使用年限將延增。
3、規范破碎機的系統管理。
?。?)加強破碎入口物料雜質的清理,禁止過多的大石、鐵、樹木等雜質進入破碎機;對于礦山含泥量大的邊坡料層和剝離料層,直接從破碎口傾倒土壤;嚴格控制破碎機物料粒度,避免1米以上大中型物料對輥式給料機的沖擊會損壞輥軸,降低破碎機系統的故障率。
?。?)加強礦山運輸車輛的協調,避免因運輸緩慢而導致等待物料減產。
?。?)加強石灰石破碎機的巡檢和維護,定期對預篩輥齒進行堆焊處理。合理利用生產閑置時間進行系統綜合維護,如軸承力1:1油、皮帶鼓、支架更換等。
上一條: 實踐應用可逆式防堵錘式破碎機的成果分析
下一條: 使用防堵回轉篩的若干經驗分享